当千年的手艺遇上智能科技:坚守初心,铸精工未来

2025-11-24        来源:贵州省装饰设计行业协会精工专业委员会        作者:正雨


(华人设计师网报道)我们:以前是城市建设的“农民工”;现在是家庭装修的“技术员”,用双手将冰冷的建材变成温暖的家;未来是完美家居的“精工师”,为美好生活缔造理想家居的创意师。

今天,我们不再只是埋头苦干“害怕新技术抢饭碗”的劳动者,而是“偏要第一个吃螃蟹”的“精工师”——所以,“当千年手艺遇上智能科技”一场汇聚行业变革与发展之路的探讨与碰撞就此展开,正在重新定义"工匠精神"的时代内涵。

   
 


当传统手艺遇上智能时代

“以前找平全凭经验,误差控制在3毫米内就算高手。现在有了机器人,精度能到0.5毫米!” 现场演示员告知 “以前三个人干一天的活,现在一个人带台机器就能搞定。”这场由:
中装工匠俱乐部(CDCC)主办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贵阳博创精造承办

贵州省装饰设计行业协会 精工专业委员会协办

 

“智能匠造,精准到家”的装饰工匠技艺提升交流会在贵阳举行,近百名本地施工单位代表和材料供应商齐聚一堂,见证传统工艺与智能科技的碰撞。

活动现场最引人注目的,莫过于那台貌不起眼的银色智能机器人找平设备。它像一位不知疲倦的"钢铁工匠",机械臂精准地在地面游走,激光扫描系统实时校准高度。据演示人员介绍,这种设备能使地面找平效率提升3倍,人工成本降低40%,彻底改变了"三分材料,七分施工"的行业痛点。

 

 

从工具革新到工艺革命

"不只是快,更重要的是稳定。"通过现场了解与测算不少参会施工企业都有深刻体验,"以前工人技术参差不齐,现在有了标准化设备和工艺,我们敢给客户承诺'空鼓率低于1%'的质保。"

技术交流区里,各参会施工企业围着技术人员追问不停:"这种机器人对基层平整度有要求吗?""新型材料和传统水泥怎么配比?""精工交付标准有哪些量化指标?"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,咨询声此起彼伏。

 

 


擎起贵州精工的大旗

我们要让'贵州精工'四个字,响遍全国!"贵州省装饰设计行业协会精工专委会主任李佩潮在现场不禁感慨:“人家都怕新技术抢饭碗,咱们偏要第一个吃螃蟹”!为贵州精工人点赞,为能与拥有此高度、此等胸怀与气魄的贵州“精工人”为伍,何愁不能与志同道合之士共铸“贵州精工”未来!

作为刚刚成立不久的“精工专委会”正以"敢行业之先,担行业之责"的魄力,推动着一场静默的行业变革:与诸多行业先行者一起更加努力的致力于,引入先进施工技术和工艺,完善提升本地工艺标准,创新的材料和科技设备,制定地方施工标准、开展工匠技能培训、引进智能施工设备、推广新型环保材料....

   

 

正如会场横幅所写:"智能匠造,精准到家”。当工匠精神遇上智能技术,当传统工艺拥抱创新思维,这群城市装饰工匠正在用双手和智慧,不仅为装修客户打造"更好品质、更优工艺、最佳价格"的家,更在为贵州装饰行业赢得全国话语权而奋力前行。

何为“精工”?——精品、精心,精益求精,不妥协、不将就!

这就是贵州“精工”企业和“精工”人所致力于追求的目标和终极结果。

我们更加希望在不久的将来:

"以后出去干活,拿出“贵州精工”这牌子,就得让人家竖大拇指!"

说不定哪天全国都晓得:“装修找贵州师傅,那手艺,不摆了!”